【资料图】
原标题:中荷科研团队揭示银屑病发生新机制4月4日,记者从广东省中医院获悉,由广东省中医院与荷兰乌特列支大学医学中心联合组成的中荷科研团队,首次揭示了以天冬氨酸为关键媒介的免疫代谢交互促进银屑病进展的具体分子机制,提出免疫代谢交互的新学说,为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靶点研究提供了新的示范。研究成果近日发布于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旗下国际期刊《EMBO分子医学》。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表达表面分子等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一个高度复杂的调节网络。“正常情况下,这个网络能够协调人体免疫应答,对抗外来病原体,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失衡状态,导致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说。
免疫交互是免疫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病理环节之一,也是当前通过生物制剂干预免疫性疾病的主要靶点。中荷科研团队以免疫性疾病的代表性病种银屑病为研究对象,对促进此疾病进展的免疫代谢交互机制开展研究。
该团队立足于银屑病皮损角质细胞发生“miRNA失衡”的前期发现,从miR-31介导的角质细胞代谢重编程入手,揭示了银屑病角质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的具体模式和机制, 最终阐明以天冬氨酸为关键媒介的免疫代谢交互促进银屑病病理进展的具体分子机制。
“我们研究发现天冬氨酸是角质细胞与幼稚T细胞代谢交互的关键媒介。在代谢重编程过程中,天冬氨酸会影响到T细胞的活化,促进某些免疫细胞的分化,产生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对银屑病的发生起到关键作用。”卢传坚介绍,结合细胞和动物实验证明,从天冬氨酸的产生、交互和代谢3个不同环节阻断抑制角质细胞与幼稚T细胞代谢交互,均可抑制这一过程,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表现。
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涉及到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以及分子的异常,因此了解这些细胞之间的交互是理解疾病机制和开发治疗策略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同行研究,中荷科研团队形成了“免疫代谢交互”的新学说。
论文另一通讯作者、广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研究团队主任黄闰月教授表示,未来的研究可以“免疫代谢交互”新学说为着力点,深入探讨代谢重编程对病变微环境和整个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其在免疫性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从而为免疫性疾病的有效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责编:赵竹青、陈键)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