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凌晨,株洲一位某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游某,突感胸前疼痛不适后去医院看急诊。
【资料图】
急诊医生了解了他的病情后,马上给他查了心电图。
他的心电图提示有前侧壁心肌缺血,这说明他有严重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种情况下,他随时都可能有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
当时医生建议游某必须住院治疗。
虽然夜间的急诊室,医生非常忙也非常累,但是接诊医生还是很耐心地苦口婆心地和游某说明了他的病情和存在的风险,建议他住院。
当游某拒绝住院后,医生还是很温情地,反复劝他住院。
然而游某,还是拒绝住院。
他在签下“拒绝住院”的文书后,游某回家了。
游某回家后,还洋洋得意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来控诉医生。
我相信,他的朋友圈里,有不少朋友给他点了赞:“游总,你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医生就是想赚钱!”
然而,2021年4月11日早上8:00,他猝死了,死于心肌梗塞。
他认为自己钱没花完,女儿还小,老婆还年轻,老天爷不收的。
可老天爷还是把他收了。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急诊医生当时不坚持一下,再温情地劝劝他呢?
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夜间的急诊医生,有多忙?有多累?
更何况,心电图只说明有游某严重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他只是有猝死的可能性,并非百分之百会发生猝死。
如果急诊医生强行留下他,万一他花了钱,却没有什么事情发生,那他会不会再次指责医生:“医生为了赚钱,竟然丧心病狂地恐吓我可能会猝死!”
从他发的朋友圈看,如果他住院以后没事,游某是真的会这样认为的。
从古到今,医生也见多了这类病人,因此,古语有云:“医不叩门”。
医不叩门的意思是,若非病人求医,相请,医者不应主动上门自荐。
这除了医生基本的尊严,医生职业定位外,更重要的,是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病人的心态会直接影响疗效!
信任医生,他才会找医生,才会有好的疗效。
然而,游某却认为,医生是在为了赚钱而恐吓他,这种情况,医生已经没有办法继续让他住院了。
类似的病人,我也遇见过。
十多年前,那时候还没有微博,不过有了百度和BBS,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有报纸和电视,也有网络。
各地的晚报设了市民热线,一天24小时有人接听,专门曝光那些个人和强势团体的消费纠纷。
那些年,在浙江,医疗行为被归入消费行为,医疗纠纷和买菜纠纷一样,归消费者协会管。
对,你没看错,医护人员和菜场卖菜的大妈一样,医生看病和大妈菜场买菜一样,归消费者协会管。
更邪门的是,地方法规还规定,由于医学太专业,医患有纠纷的时候,患者处于弱势地位,要保护他们。
因此,那些年,如果有患者投诉医生,必须由医生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没错,当时叫医患纠纷,举证责任倒置。
那些年,医护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菜场卖菜的大妈,还远远不如。
那年,华一零36岁,近一个月来,他饭量大增,人却日见消瘦。
他只是偶尔有上腹部隐痛。他常常觉得口渴,因此不得不经常喝水。他最苦恼的是,他小便特别多,晚上还要起来2次小便。
终于有一天,他因为脚上的伤口经久不愈来到了医院。
接诊的外科医生,就是我,当时,我是高年资主治医师。
病人小伤口经久不愈,外科医生往往要想到病人会不会有糖尿病之类的疾病。在问了他的一些情况后,了解到了他的那些症状,我高度怀疑他可能有糖尿病。
因此, 我给他化验了小便和血常规以及血糖。
他的尿糖阳性,血糖很高。
结果出来后,我告诉他,他患了糖尿病,需要进一步检查。
按照常规,检查从最便宜最没有损伤的做起,因此,我给他查了肝胆胰腺的B超。
华一零按我的要求去做了胰腺的B超检查。
然而,却没有任何阳性发现。
我当时分析:华一零单位每年都给职工体检,他以前没有发现过自己有糖尿病,那么,他的糖尿病是短期才出现的。
根据这点和华一零36岁患有糖尿病,我高度怀疑他的胰腺有可能长了某种肿瘤。
因为在糖尿病的病因里面,胰腺肿瘤导致的糖尿病位居病因第三位。
胰腺深藏在在腹腔的最后面,胰腺的前面有肠管,肠管里面有气体,这些气体会干扰B超的超声波,因此,B超有时候不能发现胰腺的小的病灶。
这是B超这种检查的技术特点决定的,和医生的技术水平无关。
由于这种特点,B超没有发现胰腺肿瘤,不代表胰腺肯定没有肿瘤,也不能说B超医生没有水平。
当然,B超如果能够发现胰腺有肿瘤,就可以明确诊断了。
如果高度怀疑胰腺可能有肿瘤,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给他查一个胰腺的增强CT。
我大致给华一零解释了一下,告诉他需要排除胰腺里有没有长东西,所以需要查一个胰腺的增强CT。
对于这种东西,CT平扫往往不容易分辨良性还是恶性,所以还需要做增强CT。
当时,华一零也同意了去做增强CT。
我给他开了胰腺的增强CT,嘱他付钱后去CT室预约做检查。
当然, 我没有明确告诉华一零,他的胰腺有可能生了癌。
按照中国的国情,告诉他有可能有癌症的可能性,风险极大。
一个风险是,万一查出来没有癌,医生可能会被病人各种非难;另外一个风险是,那么说,医生有吓唬病人的嫌疑。
那些年,为了病人的保护性治疗,患癌症的病人,按照惯例,医生对他还是要保密的。
华一零交钱的时候已经心里不爽,做个增强CT竟然要500多元钱。
等到了CT室,更加不爽,做增强CT竟然还要预约到2天后,而且还和做手术一样,要签字,还有那么多的风险。
他想起当时各种媒体上,各种报道说医院为了创收而乱开检查。网络上也到处说医院为了创收而过度治疗。
华一零心生疑惑,就用“糖尿病需要做CT检查吗?”上百度问了下。
结果网上好多人都说这是医院为了创收而做的过度检查。
这下,华一零觉得自己真理在手,觉得要和医院里这种歪门邪气做斗争。
他打电话叫来了本地晚报的记者,他说要曝光医院这种过度检查的行为。
他和记者一起去了我们医院的行风办投诉我。
行风办主任是个退伍军人,他对医学一窍不通,他的哥哥是个高官,因此退伍在医院里混了个行政职务。
他一听有人投诉我,就把正在看门诊的我叫来,不容我分辨,当他们的面,劈头盖脸地批评了我一通。
这也是很多大医院的通病,许多医院的行风办领导,欺负自己医院的职工,最有本事,让他们去保护自己的职工,想都不要想。
华一零在医院领导面前,指着我的鼻子大声批评我,丝毫不给我解释的机会。
当我告诉他,因为他突然出现的糖尿病,需要排除胰腺癌的可能性时,华一零更加暴跳如雷:“我好好的,我B超做了胰腺好好的,你竟然敢诅咒我得癌症,我要是检查出来没有胰腺癌,你怎么办?”
行风办领导也继续严厉批评我。
那时候,我毕竟还年轻,没敢当场掀桌子,拍拍手,说老子不干了,因为我为了那碎银几两。
世人慌慌张张,图的是碎银几两。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千惆怅。碎银几两,可让父母安康,可护幼女成长。碎银几两,也断了儿时念想,让少年染上沧桑,压弯了脊梁。
面对领导的批评,我委屈得几乎流下泪来。
我又对他们解释了一通。
可是,医生面对一群门外汉,完全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虽然怀疑华一零仍旧可能是胰腺癌,但是毕竟概率不大。
我给他做CT,只是先排除他患胰腺癌这种风险。但是,我如果要坚持要他做增强CT,万一检查结果,他的胰腺是好好的呢,我岂不更麻烦?
最后,我想,算了,想想门诊那么多的病人还等在那里,我得看完下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委曲求全吧。
为了早点去门诊看完病人,我就当场认错道歉,然后去门诊了。
事情的最后结果是,行风办主任代表医院给华一零道歉,帮助他做好了退还做增强CT的钱的手续。
因为我们医院职工每人都订了一份晚报,念在这个份上,那个晚报记者也答应不曝光这件事情,毕竟医院是订晚报的大户。
大家都很高兴,唯有我不高兴。
那时候,他还年轻,还没有见过太多的世态炎凉,为此他郁闷了一个多月。
现在的我,当然对此类事情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两年后,大家都已经渐渐忘记了这件事情。
一天上午, 我坐门诊,进来一个病人, 眼睛很黄,肚子鼓鼓的。
我一眼就看出,那是曾经为做胰腺CT大闹过医院的华一零。
那天,他因为剧烈腹痛和背痛来就诊。
我只瞄了一眼华一零,就知道华一零有梗阻性黄疸,因为他的眼睛,他的皮肤,就是那种梗阻性黄疸的表现。这种黄疸病人的皮肤,是金黄色的,非常好认。
我给他安排了检查,很快确认他的病是胰腺胰体癌,肿瘤已经到处转移。他胰腺的肿瘤,堵住了胆总管下端,造成了梗阻性黄疸。
这个时候,他已经失去了手术时机。
医生们对他的病已经无能为力,大罗神仙对他的病也是无能为力了。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死神朝自己走来。
我后来回头想,两年前,华一零是因为患上了胰腺体尾部癌而出现糖尿病的症状。
只不过那时候也许胰腺癌肿块很小,(在那个年代,受限于机器的分辨率,直径小于1厘米的肿块,B超无法发现。)加上胰腺前面的肠道气体干扰,B超不能发现而已。这就是B超检查的特点,和B超医生的技术无关。
如果那时候,华一零能够接受做个胰腺增强CT检查,说不定就能够发现肿瘤了。以当年的技术水平,在增强CT下,这个肿瘤,大概率是能够被发现的。当然,也可能发现不了。
如果能够找两年发现,他就是早期的胰腺体尾部的癌症,做个胰体尾切除手术,他的预后,说不定还可以。
我遇见过不少这种胰体尾部肿瘤病人,他们还可以拥有正常的寿命。
不管 怎么样,最起码,早两年发现,他比现在的等死要强得多吧。
患了晚期胰腺癌的病人,是非常痛苦的。
因为胰腺肿瘤会侵犯到后背上的神经,导致剧烈疼痛,这种痛,就算是吗啡一类的止痛药,效果也不好。这种痛,非常人可以忍受。
由于医保支付政策的原因,他在各家医院反复住院。经历过3个月非常痛苦的癌症晚期病痛的折磨后,华一零撒手人寰。
他死的时候,刚好住在我们医院。
我不知道,在华一零弥留之际,是不是曾经后悔过自己的行为?
我不知道,在华一零的心里,是不是曾经对我有过一丝歉意?
我不知道,华一零对网络上,对于媒体的长篇累牍地报道医院过度治疗,让民众的骨子里刻下了很深的对医生的不信任感,有没有过怨恨?
我却曾经有过深深的后悔,如果那时候能够说服华一零,能够和他沟通得通,也许可能挽救他的生命,让他过活一些年。但我觉得自己当时已经无法说服他。
华一零虽然对医生态度很恶劣,但是他罪不当死啊。
到底是谁害死了他?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现代社会,谁都离不开医生。
每个人从出生的时候开始,都在排队走向阎王殿。医生的作用,无非是将那些想插队的人拎出来:还没轮到你,后面排队去!
可是有些人一定要插队见阎王,医生也没办法。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石。
我们每个人,都在交换,都是拿自己有的,去换自己没有的东西,来获得生存的必需品。
医生,就是拿自己的医术,去换取病人的钱财的人。这世界上,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白衣天使。
医生看病收钱,也是职业特点。但是,很多人,却只看到了医生在收钱,而不是在看病。
有些人,真的是为了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却丢了性命。
我不否认医生群体中,和其他职业群体一样有害群之马,但是我始终明白,好医生还是占到了绝对的多数。
那些年,媒体对医疗的负面报道,能够吸引眼球,带来流量,所以很多官方媒体喜欢报道一些负面新闻。
但是,如果一些媒体只会报道医疗中的一些负面影响,有些甚至过分地夸大这种负面影响,长年累月地这样干了,普通民众很容易被这种舆论洗脑,从而天然对医生怀有猜疑。
医疗这个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地方是:要想看好病,医患之间必须相互信任。
患者信任医生,病就好了一半,安慰剂的效果就是这样来的。
古训“医不叩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患者不信任医生,医生即使有再好的医术,也是白搭。
目前,我国的国情,迫切需要在医患之间构筑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这是官方媒体的责任,也是自媒体的责任,也是你我的责任。
媒体要做医患沟通的桥梁,媒体不要做虚假的,伤害医护人员的报道而人为地制造医患之间的鸿沟。
医患互信,其利断金!